一、格式规范
稿件必须包含“标题”“正文”“投稿单位”“作者”“三审三校”要素,缺一不可。其他内容如“摘要”“图片”“首页图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内容规范
(一)文字要求
1.套用“倒金字塔”结构——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组织信息,对引语、事实、观点等进行排序,快速推进报道。消息稿一般不超过800字。
2.调整基层报道视角——跳出本单位,从全局来看局部,即从全校的角度来挖掘本单位的新闻点、抓选题。拓宽视野,写作时考虑全校师生、校友及社会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如不用“我院”“我部/中心”的表述,应用单位全称,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统战部”。
(二)标题
1.抓“新闻点”做成标题——把最有价值、最受关注的事实细节、最创新的观点、最有新意的信息提取出来,作为标题的关键词。如《学校与广宁县深化合作 共推“三所学校”质量提升》
2.常用“主题+副题”搭配——主题突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副题补充具体的细节,虚实结合。如《师范生培养新举措:一线名师进高校 共研教师教育课程》。
3.标题一行内显示——主标题最多不超过25个字,确保标题在一行内显示(如图所示)。
图1:校园网新闻标题呈现样式
(三)导语
1.写活“导语”——第一段要通过关键信息“抓人眼球”,可提取正文的1-2个核心事实出来放在导语。导语一般不超过30字,常用概括式导语、影响式导语(描述可能产生的影响,引人关注)。
2.重大活动导语只列校领导——涉及全校性重要活动的新闻,导语出现人物姓名一般应到校级领导为止,其他参会人员的信息放在最后一段。一般的专项工作新闻或涉及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可在导语酌情出现牵头部门正职负责人或关系重要的人物姓名。
(四)正文
1.“拆解”领导长篇讲话——正文部分出现领导较长篇幅发言的,按照新闻的方式拆分、简化处理,或提取有新闻价值、有新意的表述,或者拆分成2-3个小段,变换引用方式,交叉使用直接引语、间接引语,避免工作总结式的多点罗列,以及流水账式的过程概括。
2.加快文本“节奏”——每段开头用不同的方式,分别选择使用直接陈述、引语、人名等方式开头;多用小段,重要事实单独成一段,不用大段;多用短句,少用从句。
3.活用“背景材料”——领导讲话中涉及大段背景介绍,可提取出来单独成段使用;关于成就、获奖、活动、人物等报道,穿插使用背景材料,增加信息量,方便读者理解。
4.多提供“有效信息”——多呈现报道对象的实质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有创见的观点、在全校乃至更广层面具有创新性的举措等“有效信息”,少用概括性语言。如重大科研项目的获批、立项、结题;师生获奖或重要成果的取得;党建、队伍建设、思政工作的创新;重要讲座中的最新资讯或创新性的观点等。
(五)人物
1.人物出场用“职务称谓+姓名”——人物出场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姓名”的方式,如“校党委书记***”等,要避免“姓+职务”的口语化表达方式。多位领导出席的活动,可采用“校领导***、 ***”“院领导***、***”的简略形式。
同一篇稿件中重复出现同一领导姓名的,第一次写全姓名与职务,第二次起直接用姓名。如第一次出现写“校党委书记***”,第二次出现写“***”即可。
2.明确“消息源”——文中的事实、数据、观点,要交待出处,一篇报道有2-3个消息源,会显得客观、可读。如:“XXX院士说”“来自省教育厅的调查显示”“XX班级班长***谈到”。不用笼统表述,如“大家纷纷表示”。
3.淡化人物口语称谓——如无必要,一般不在姓名后加“同志”“老师”“同学”“先生”“女士”等称呼,如需要应写为“教师”或“学生”。
(六)语言
1.语言不含糊、不评价——语言稿件中含混、模糊、夸张的内容应进行核对,感情色彩丰富的形容词、对该新闻事件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性语句应适当调整或删除。新闻中少用“圆满”“顺利”“成功”字样,特别是标题中。
2.不用“亲自”“指示”——校内新闻中涉及的学校、部门、单位领导讲话的,一律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亲自”等字眼,可用“提出、表示、认为、说”等中性词汇。慎用“工作部署”,如有需要可用“工作布置”。
3.时间统一记为“*月*日”——事件发生在当年不用加年份,后面可标识到“上午”“下午”“晚”,一般不需精确到小时分。
4.前后行文保持一致、规范——同一稿件前后行文各项表述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如前文“《自然》”,后文“nature”。各项表述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如“生命科学学院”,之后出现可酌情使用简称,如“生科院”。
5.注意双引号用法——“题为”之后应用双引号,不用书名号。如朱献珑做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创新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如“两学一做”“一带一路”,又如《西江文化源流展》《肇庆府锡器专题展》《中国文房雅器展》三大专题展。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则用顿号表示并列。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
(七)图片要求
为提升新闻图片质量,确保新闻发布的规范性、专业性和传播效果,图片要求如下:
1.数量控制,突出重点——要闻类稿件,原则上配图不超过3张,应精选最具新闻价值和代表性的图片。重大活动和特殊情况可酌情增加配图数量,但仍需保证精选、不冗余;其他栏目稿件,原则上配图不超过5张。
2.紧扣主题、配文字说明——所选图片必须围绕新闻核心主题,清晰展现活动主体和新闻事件的关键场景或进程。每张图片下方应配有简洁、准确的文字说明。说明应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避免模糊不清的描述。 除特殊纪念性活动外,原则上不采用缺乏新闻性、信息量低的大型集体合影作为新闻主图。
3.人物表现,规范得体——原则上避免使用校领导或其他人员的单人特写近照作为新闻配图。重点应捕捉领导参与活动、与师生交流、发表讲话等工作场景。在全校性、标志性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要签约仪式等)中,可酌情选用校领导的单人近照,但仍需符合新闻价值原则。
4.精选图片,避免重复——在同一条新闻中,避免选用多张表现角度、主体、动作、场景高度相似或完全重复的图片。鼓励在数量限制内,通过不同景别(全景、中景、特写)、不同角度、不同主体(主讲人、听众、互动环节等)的图片,全面、立体地展现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