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共策进行——中国共产党人与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然而,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却屡遭挫败。1922年6月,为中山先生所倚重的陈炯明与北洋军阀相勾结,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中山先生从险境下出走。陈炯明的叛变,对中山先生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完全没有想到“祸患起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相从十多年的部属,竟要置他于死地。面对惨痛的事实,孙中山认识到,他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真正的革命依靠力量,他所建立的政党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并且“正在堕落中死亡”。单纯地利用一个军阀去打倒另一个军阀,必然要导致失败。改造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办法和新的依靠力量。但新的革命道路何在?中山先生陷于极端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正是在这种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向中山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明确提出同国民党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稍后,中国共产党派李大钊等领导人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应该承认,孙中山先生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在指导思想上与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原则区别。中山先生的世界观是一种进化论,在社会学说范畴内没有明确的阶级斗争观点。但中山先生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广大民众之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个共同的敌人以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是完全必要的。由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不同意联合战线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因而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联合战线便采取了“党内合作”即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同时相应地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及组织上的独立性,而不是整个党都并入国民党。

1922年8月,李大钊到上海拜望了孙中山先生,对他表示慰问和支持,并愿以共产党人的立场,和他携手合作,共同革命。两位革命领袖开诚相见,进行了多次会谈,讨论了“振兴国民党以便进而振兴中国”的种种问题。孙中山对这种真诚的帮助感到非常兴奋,和李大钊“畅谈不倦,几乎忘食”。在交往中,两人建立了深挚的革命情谊。宋庆龄回忆说:“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认为李大钊“是他真正的革命同志,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里来”。孙中山对李大钊的精辟见解和非凡才能极为赏识和推崇,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李大钊遂由张继介绍,孙中山主盟,最先加入了国民党。接着又有陈独秀、蔡和森、张太雷等一批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在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真诚有力的帮助下,孙中山为实现国共合作作了积极的准备。他虽然看到了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又没有完全放弃依靠军阀力量取得胜利的幻想。为了促进国共合作的早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理论上给孙中山以热情的帮助。中共党的机关报《向导》在这个时期陆续发表了文章,对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李大钊撰文指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其缺点很多,成份复杂,无组织无纪律脱离群众的现象严重,对国民党要帮助,而“不可采取旁观的态度”。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其目的是为了改组它,改变它的纲领,并使它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李大钊还说:“我们党认为,在象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国家,必须发动一个能联合所有群众活动的统一政党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共产党人蔡和森在党的机关报《向导》上发表文章指出:如果一味依靠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进行纵横捭阖,用这个办法来抵抗暴力,将会失掉革命的生命。要使革命成功,就要“大大宣传民众,大大结合民众,轰轰烈烈继续做推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万不宜苟且将就以上当”。建议孙中山依靠民众,组织真正革命的军队。

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工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土给予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中共当时的负责人陈独秀一开始就参与了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工作,还接受孙中山的委派担任负有“辅助总理”这一重要责任的参议。李大钊也一直参与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工作,研究改组计划,草拟国民党党纲和总章草案,深得孙中山的信赖。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具体帮助,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今后革命必须依靠民众力量。同月,经李大钊、林伯渠安排,孙中山与苏联副外长再次会见并联名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正式确立。同年10月,被孙中山委为五人小组委员会之一的李大钊,应孙中山电邀赴沪商讨国民党改组事宜。年底,孙中山和李大钊又在广州具体研究有关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事宜,接着孙中山在广州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至此,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召开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改组国民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彪炳史册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了。孙中山先生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李大钊被推为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之一。这次大会确立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原来的三民主义发展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它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