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拳拳乡情 倾囊捐资励学

    肇庆学院文学院退休老教师廖繁喜副教授是一位毛里求斯归侨,于1953年6月回到祖国。廖老虽然年过八旬,在教育岗位上奉献其一生的精力,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对教育事业依然有难解的情愫。怀着对故乡浓浓的深情,他倾其几乎所有积蓄设立奖学金,为故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几近全部的力量。

          设立“廖繁喜基金会”,激励家乡学子成才

    廖繁喜副教授是梅县大黄村人,他从小就深感家乡的乡亲们生活的不易,对家乡人求学的艰难更是深有体会。多年来,他一直心怀家乡对自己养育之恩的感激,希望有一天能够尽自己所能回报家乡。

    在2006年的一次回乡探亲中,廖老感觉到,虽然近年来家乡各方面都有所改善,然而在教育方面还是很落后,学习气氛不浓厚。不少孩子迫于家庭的贫困,考上大学却无法圆大学梦,还有许多在校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常常需要帮忙干繁忙的农活,导致无法专心致志地学习,能考上大学的不多。这样的情况令廖老感到十分忧虑,家乡的教育现状时时牵挂在他的心头,年青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感激之情碰撞在一起,让他萌生改善家乡学习风气的念头。于是,他毅然决定捐资励学,成立“廖繁喜基金会”,每年奖励考上初中、高中、大学的前两名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求学热情。廖老仁心仁德播洒的春雨带来了求学的种子纷纷萌芽,家乡的各家各户都重视孩子学习,学生们也奋发读书,学习气氛大为好转。

          设立永恒基金会,让爱的甘露永泽乡土

    为了让家乡的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和永远延续下去,近期,廖繁喜副教授做出更惊人的举动,靠着微薄退休金生活的他将平时省吃俭用存得的全部积蓄10万元捐献出来,设立“廖繁喜永恒基金会”,并立下契约,把10万元基金每年所得利息的60%作为学生奖学金,30%作为老人福利费用,剩下10%作为黄乡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费。此举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乡亲们对这位慈善老人的善举功德无不表示称赞道好和致谢感激。

          倾囊无私做善事,恩德永庇家乡学子

    或许有人会说,与许多奖助学基金相比,10万元的奖学基金并不算多,然而,现已是耄耋之年的廖繁喜副教授,每月仅以退休金作为收入,10万元便几乎是老人的全部积蓄!基金虽不多,但却满满地装载着这位老人的爱心和希望,这股暖暖的爱心将化作无可估量的鞭策力量,它有可能改变许多孩子的一生,激励他们精于学业,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采访中我们发现,廖老的家简洁朴素,小小的客厅里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连一台电视机也没有,他即使自己生活简朴节俭,也要捐资励学!穷其力捐资励学的廖繁喜副教授的仁心善举难道不让我们感动吗?采访的最后,廖老引用林则徐的一句话让我们久久难忘,“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儿孙胜过我,留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