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曾经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可以称得上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但如果要问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其中一个答案一定是同学们的文明素质。
近年来,随着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校校园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文笔峰的婀娜,翰墨池的俊逸,相互掩映,彼此衬托,赋予校园大美与精致的观感。随之,一个更加宜于读书治学的校园环境得以形成。
在校园变美的同时,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也应该相应提高。对于一个以人才培养为价值目标的大学而言,优美的校园环境固然意义重大,但远没有大学涵养自己的内在品质那么不可或缺。因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质土壤,既是美丽的校园,更是由学校内在品质展示出来的良好校风。
良好的校风包含丰富的内涵,同学们本身的文明素质就是必然而且核心的元素。勤奋学习、追求上进,遵守纪律、关心集体,待人有礼、乐于助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参与公益、奉献爱心,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同学们这些文明的行为,是良好校风的充分体现,它在让学校变得更美的同时,也在让同学们自身的成长环境变得更好。
我校通过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得益于此,同学们的文明素质较之以往有了大幅改观。当然,如果以“全国文明校园”的标准来衡量,同学们还需要再加把劲,让个体的文明素质再往上提高一点,让校园公共文明水平获得进一步升级。
校园公共文明有赖于同学们根植内心的修养和无须提醒的自觉。最近一段时间,有些班级利用周末晚上在校园里搞聚会,把活动地点设在体育馆广场。这样的安排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聚会在夜间进行,聚会期间产生的喧哗声,却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附近的教师公寓,引发了一些投诉。如果同学们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多考虑一下活动对周边人群的影响,就会自觉地选择好活动的场所,把握好活动的时间,控制好活动的流程。这样一来,就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大家说是不是?
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要把根植内心的修养和无须提醒的自觉融入到思想深处,并且落实到行动上,同学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凸显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长时间、经常性的反思。现在,同学们面临着提高文明素质的诉求,当然也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加以实现。
同样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校园公共文明还受到校外因素的影响,并且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也许是因为校园更美了,声名渐远,以至于大批市民慕名而来,在文笔峰、翰墨池周边观赏校园的景色,分享校园的美丽。怎样看待这种情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这是学校服务社会,可取;另一方则认为这给校园保洁、治安、创文增加额外压力,不可取。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论校园向市民开放到底可取不可取,只从构建校园公共文明的角度去认识这件事情,就能得出构建校园公共文明,我们任重道远、不能止步的结论。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需要同学们用遵守校园管理规定的行为做好市民的榜样,用基于接受约束基础上的自觉做好市民的表率。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在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体现大学对于社会的引领,以校园公共文明的力量推动社会公共文明的进步。
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到“全国文明校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同学们都献出一份热诚,文明的种子就一定会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盛放鲜花,结出硕果,使得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使得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师生钟情、校友自豪、同行羡慕、社会赞誉的最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