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方位推进法律进社区

一档由上海市司法局与上海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的名为《新老娘舅》的节目在上海电视台经久不衰,这一节目创造性地将基层人民调解员面对面调解纠纷的过程搬上了电视荧屏,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依托媒体平台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是上海市推动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多方开辟社区法制教育宣传阵地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整合资源,上海市正在不断深化“法律进社区”等一系列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

多形式构建普法工作机制

为保证法制宣传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五五”普法初期,上海市就建立了“法律进社区”的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了以市法宣办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法制宣传教育部门为主,党委宣传部门、民政部门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协力推进的“法律进社区”工作机制。各区县也纷纷围绕普法宣传建立了具有不同针对性的组织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为破解各地区、各单位法制宣传各自为战的局面,嘉定区建立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相关委办局分片联系街镇制度。将48个委办局分成3个片,每个片结对4个街镇,由区级机关党工委片、公安嘉定分局片、区建交委片牵头,分别承担“法律进机关、进社区”、“法律进乡村、进学校”、“法律进企业、进单位”工作。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以法制宣传教育部门为主,党委宣传部门、民政部门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协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去年,嘉定区历时半年的“法律服务直通车”先后开进了26个社区(村)、区老干部局、警营、学校、工地、企业、农贸市场、私营经济城等地,举办世博知识巡讲33场、法律咨询活动33次,组织法制文艺演出12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和纪念品30万余份,共有10万余人参与其中,切实解决了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提高了市民的法治意识。

健全相关配套服务机制是上海市“法律进社区”的又一重要举措。凭借法律服务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上海市在所有街道(乡镇)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律师事务所按分布地域与社区结对,每月定时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目前已经实现了社区与律师事务所或优秀律师结对的全覆盖。

多途径进行法治文化宣传

通过将法制宣传教育与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同样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市法制宣传部门通过举办纳凉晚会、社区文艺周周演等,鼓励社区居民自编、自演法制节目,使社区居民在参与中学习了法律知识,提高了法律意识。5年来,上海编排了100多件沪剧、小品、评书、相声、舞台剧等文艺作品,在各个基层社区巡回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多样化法制教育宣传方面,长宁区尤为显著。该区充分利用法制表演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结合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和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典型案例,先后组织社区居民举办“三八”妇女维权周法制文艺演出、“法律进社区”法制纳凉晚会、“禁毒”法制宣传文艺演出、“宪法宣传周”广场法制文艺演出、“迎世博,建和谐长宁”社区法制文艺汇演等法制文艺演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贴切的普法活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居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各街道(镇)充分发挥社区普法志愿者作用,邀请律师、法官、检察官、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等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法制讲座,创立视频法律咨询,用便捷、省时、省力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四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肩上。上海各区县在推动社区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中,始终极为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黄浦区积极探索将法律素养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改变了原来青保办单打独斗的方式,创立了由教育局党办牵头,教研室、德育室、教师进修学院、青保办等齐抓共管的“法律进学校”黄浦模式,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青少年自我保护和防止违法犯罪的层面,向普及生活法律知识的法治文化大领域转变,从而使普法在包括重点学校在内的全部学校展开。黄浦区法宣办协调整合了区政府十多个职能部门的普法资源,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编制了普法教材,将法制教学纳入师资培训,组织优秀教案评选和示范听课教学,打破思想品德课单一阵地,向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信息等学科渗透,做到了“计划、师资、教材、课时”四落实。同时每年认真设计组织中小学生“在国旗下宣誓”、“迎世博,带法律回家”等多样化的节点法制教育活动。他们还向全区4万名中小学生每人发放一本《迎世博市民法律知识手册》,把普法宣传做到了每家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