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亿青少年网民亟待“信息分级”保护

    目前,还没有从法律规范上对网络内容进行界定,没有对网络上的暴力、恐怖等内容进行分割,8岁的儿童与80岁的老人在互联网上看同样的节目,这样必然会对青少年造成影响。在加强立法的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严格执法。从目前来看,网络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净化网络环境,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互联网上的淫秽、暴力信息。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四部委就关于开展“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联合发出通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10岁至19岁人群比例占24%,约1.35亿,青少年渐成网民主力军。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数量已经超过2400万。

  两个庞大的数据无疑说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网络的影响中,青少年因网络影响犯罪、受侵害的案例时有出现。相关学者对此提出,应加快互联网立法,并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分级,以避免不良信息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伤害。

 

  网络让儿子变得“陌生”

  国庆期间,北京的邹女士带着儿子张晖回了一趟福建的老家。让家人惊讶的是,两年没见,如今13岁的张晖从里到外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长高了,还变得更加白皙一些,但从外形上张晖却让家人感觉像“缩成了一团”。

  “脸上瘦了,还戴了眼镜,背也挺不直……”邹女士坦言,张晖外婆见到外孙的模样时,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外形上的变化还是其次,张晖的行为举止更是触动了家人的众怒。“从刚回到家就开始到楼上呆着,说是做作业,实际只花了很少时间把作业做完,就抱着手机玩游戏,聊QQ。叫他下来吃饭也不情愿,不爱和人交流,和原本十分亲近的外婆都有些疏离。”邹女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她把这归因于3年多前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当时他上4年级,很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老师也建议买,方便查资料,我就给他买了一个。在这之前我是很警惕的,我听过很多孩子上网上瘾的事情,很担心。”

  这以后,邹女士虽然严格控制着儿子上网的时间,也不允许儿子打游戏,但她发现,即便是每天1个小时的上网时间,也大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儿子。

  “最近1年来,我发现他上网很少查资料,大多是聊QQ。我匿名添加他为好友后发现,家里不让他玩游戏,他就到同学家玩,QQ上都是在和同学交流游戏。”邹女士把儿子写在QQ签名上的东西浏览了一遍,让她惊讶的是,她几乎看到了另一个儿子:“语言粗俗不堪,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拉班结派,还提到刺青、自虐什么的,到这半年来还开始早恋,在QQ上公开向女生表白。”

  直到接受记者采访时,邹女士也没有向儿子挑明这一切,她不知道儿子在互联网上接受了什么样的信息,更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和这个“陌生”而早熟的儿子沟通,只能继续看着儿子的视力越来越差、性格越来越内向;对家里时不时发生的零钱丢失,她只能一再地对张晖提出警告。

  往下发展的结果,没有人能预料。但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的最坏影响,早已有种种案例印证。

  2011年11月15日凌晨4点多,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龙江庭院B区7栋705房间,17岁高中男生徐刚突然拿起家里的菜刀,疯狂地砍向刚从熟睡中醒来的亲生父母,致母亲死亡,父亲重伤。

  幸存的父亲徐良才在事后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在上高中以前,徐刚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性情也不坏。“考上高中以后,他和我说,爸,我想要一个电脑查资料。我想孩子既然想进步是好事,就给他买了。”躺在病床上的徐良才坚持认为,这是一个最失败的决策。

  电脑买来后,徐良才发现,儿子并没有用于查资料,而是用来玩游戏。“就是拿刀砍啊杀啊跑啊跳啊那种。”徐良才不知道具体的游戏名称,唯一的印象就停留于这样的画面。

  情况愈发严重,徐良才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将网线藏起来,但徐刚很快自己买了一个无线网卡,继续玩;还有两次,他干脆到外面去玩,通宵未归。这种对抗也积聚了父子的矛盾。

  不久后,徐刚被查出患有抑郁症。悲剧正是在抑郁症和暴力网络游戏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

 

  如何让呼声走进现实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便捷、知识的同时,不良信息也对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说,目前,我国网络立法还不够完善、网络企业自律意识不高、网民媒介素养有限,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暴力、色情、恐怖信息在网络上泛滥,而青少年接触互联网的渠道很多,这种不良的网络环境必然对青少年造成影响。

  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是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呼声。如何让呼声走进现实?郑宁认为,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应该提及的就是网络立法问题。”郑宁说,加强网络立法,是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的一个基本保障。如美国曾出台通信庄重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儿童不受网上有害内容的影响。

  据了解,美国还曾出台《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规定中小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必须在其网络服务程序的目录上提供过滤器,确保未达17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接触到有色情内容的成人网站;韩国的《青少年保护法》规定:禁止17岁以下学生晚上10点以后出入网吧,门户网站和新闻类网站不得含有色情等青少年不宜接触的内容,网吧、学校、图书馆等公共上网场所应安装过滤软件,保证未成年人获取健康信息;日本也制定了《网络服务商责任限制法》、《青少年网络规制法》等。

  “在加强立法的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严格执法。”郑宁说,从目前来看,网络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净化网络环境,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互联网上的淫秽、暴力信息。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对互联网企业提出要求,规定互联网企业有义务屏蔽、过滤不良信息;家长或监护人也应避免青少年接触这些不良信息。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而在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问题专家皮艺军教授看来,营造健康网络环境,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级,“目前,还没有从法律规范上对网络内容进行界定,没有对网络上的暴力、恐怖等内容进行分割,8岁的儿童与80岁的老人在互联网上看同样的节目,这样必然会对青少年造成影响”。(来源:中国普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