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方为何成了利益争夺两极

    有一种普遍现象是,医护人员的收入是与医院效益紧密挂钩的。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利益被捆绑在了一起,医生只能拿患者“开刀”。一边要倡导维护医德和职业操守,一边又不得不以患者为谋利对象,这让医院和医护人员身处两难和无奈的境地。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盖有军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袭医事件不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关于恶性袭医事件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

  暴力袭医事件为何频频上演,背后折射出哪些社会性、根源性问题?如何有效化解医患矛盾,建立起正常的医患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深入新疆各大医院,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穿上白大褂却没有安全感”

  “患者家属的暴力行为,伤了我的身体,更伤了我的心。”回忆起自己此前的遭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三甲医院的张明(化名)医师至今仍心绪难平。

  今年3月初,一名60多岁的女患者因突发性头痛被家属送到张明所在医院就诊。经诊断,患者为自发性脑颅蛛网膜出血,医院随即安排患者住院治疗。治疗一周后,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在全力救治的同时,作为主治医生的张明也向患者家属通报了病情,并下发了病危通知,患者家属也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3月中旬,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张明再次向患者家属通报病情,并通知家属为老人准备后事。3月20日凌晨,患者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去世。此时,在场的几位患者家属情绪异常激动,先是围住张明质问、责骂,接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造成张明轻微脑震荡和身体多处外伤。患者家属认为医院的治疗措施不当,要求医院严肃处理相关医生,并给予相应赔偿。该纠纷后来虽经医学会鉴定,确定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措施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张明心里由此埋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这是医生也不愿看到的事情。但医生不是神,医学也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说所有的病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试想一下,当你全身心地为患者治疗,换来的却是他们的辱骂和拳脚相向,这是怎样的屈辱和无奈?”张明说。

  “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伤害医护人员的借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暴力袭医事件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副处长马尔当·阿不都热合曼说,新疆至今虽未发生极端暴力袭医事件,但因医患矛盾和纠纷引发的辱骂、殴打医护人员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这么多的医生受到暴力伤害,我感到非常愤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急救中心医生白克力说,长此以往,医生人人自危,以后谁还愿意报考医学院?将来谁来当医生给患者看病?

  “我们医院近期已加强了安保措施。”乌鲁木齐市一家医院的负责人介绍,按照要求,他们医院增加了保安人数,还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防暴自卫培训。他说,这样做不是要将所有患者群体作为假想敌,但在其他问题短时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就显得很有必要。

  “20多年前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我的内心无比自豪,可现在我穿上白大褂却没有一点安全感。现在的医患关系究竟怎么了?”张明说,医院增加保安也好,让医护人员学防身术也好,都不是治本的措施。试想,一所医院里保安林立,医护人员见到患者就心存防范,这让患者如何安心就医?同样的道理,医生见到患者如临大敌,那怎么还敢去做一些有风险的治疗?

  “小病大医”导致医患信任缺失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按理说医患关系应是最可信赖的关系之一,但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医患关系为何反而变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

  “医患关系为何发展到了患者要对医生拔刀相向的尖锐地步,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新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吐尔文江坦言,暴力袭医的背后,是患者对医生愈来愈多的不信任。

  “现在走进很多医院,都能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但在有了一次窝火的就医经历之后,我对这句话产生了很大的质疑。”乌鲁木齐市民刘江这样说。

  今年6月,刘江被查出患有胆囊结石,于是,他到乌鲁木齐市一家较有名气的公立医院住院治疗。在办理了住院手续后,医生给他安排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项目,包括多项血液检查以及X光、B超、CT和核磁共振检查,检查持续了一周时间。对此,刘江心里隐隐有点不痛快:就这么一个微创手术,有必要做这么多检查吗?在确定刘江身体无特殊情况后,医生给他做了手术。之后,又安排他住院康复和观察7天。一个微创手术前后住院15天,医疗费花了8000多元,刘江认为自己被医院“宰”了。出院两个月后,刘江感觉身体之前患病的部位偶有不适,又到这家医院求诊。接诊医生没问三两句,便让刘江去做B超和CT检查,之后又开了一堆药,检查费加上药费竟有2000多元。之后不久,刘江又因为相同的原因第三次去这家医院求诊,医生接诊时又是如法炮制。

  那一刻,刘江感觉心里压抑已久的怒火直冲脑门,对着医生就吼了起来:“你们这样是在治病,还是在圈钱?还有点医者仁心吗……”

  刘江说,医生“小病大医”的行为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也让医生在患者心里曾经的白衣天使形象轰然倒塌。

  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向世人发出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也成为后世医者的守则:“我愿尽我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

  “很多医护人员都需要扪心自问一下,你现在还能不能背出自己当初学医时所背诵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还有多少人把这个誓言当做自己从医的基本准则?”吐尔文江说,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这就要求医者必须具有非常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医生面前,患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对医生抱着近乎渴求的期望,希望能解除病痛。但是,现在有些医生的不当行为,使得患者在忍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还要忍受心理的煎熬。

  “患者踏进医院,实际上就和医院形成了医疗契约关系。当医生把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自己头顶的时候,就一定会尽心尽力;而当医生把利益放在患者头顶时,他的行为就一定会迷失正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马骏麒说。

  “在医患矛盾中,病人一般是弱势的一方,而化解医患矛盾,主动权在医生。”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表示,就医护人员来说,一要真心关爱病人,二要学好技术。做好这些,医患关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和谐起来。

  利刃为何会刺向“白衣天使”

  就在今年11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家三级医院外科的护士长遭到患者家属殴打。原因是患者家属认为护士对其家人照顾不周,便斥责护士,护士长上前劝解,结果招致人身攻击。这位护士长被打后,医院也没有报警,只是给她发了一笔抚慰金,安排了几天休假。

  “我们现在工作时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了什么差池会招致不测。这样怎么能安心工作啊!”这位护士长说,工作忙,压力大,时不时还有可能招来人身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这几年他们医院已有多位护士辞职从事其他行业。

  “患者以自己的健康甚至性命相托,作为负责任的执业医师,就一定会尽职尽责。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人对医护人员采取过激甚至极端行为,这就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马骏麒说,相对而言,资质高的医院、名气比较大的医院,医疗纠纷往往比较多发,而在这些医院当中,外科和急救科等科室又成为矛盾纠纷高发区。

  事实上,很多时候医院即便在有理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声誉和不将矛盾扩大化的考虑,也大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也正是由于很多医患纠纷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使得医者的痛日益难抚,患者的怨也越积越深。

  新疆社会科学院科研外事处处长、研究员王磊认为,患者会采取暴力袭医这样一种非理性维权的极端化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采用正当方式维权的认识存在偏差。患方认为通过常规方式效率低、周期长、缺乏公正性,所以倾向于用私力救济方式,当与院方协商发生不畅时,往往会产生偏激认识,实施暴力行为。

  “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现有制度安排把医患双方放在了利益争夺的两极。”吐尔文江直言不讳,如果只是个别医生不再是“天使”,我们会认为是其个人职业道德出了问题,但当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卷入医患矛盾当中,我们就需要检视当前的医疗体制问题。他认为,由于事实上存在的医疗行业市场化倾向,医疗行业的公益性功能正在逐步弱化。让医院在市场上去生存,它就必须要谋利,因为要养活自己。当医院成为一个挣钱机构时,患者必然就成为了其取利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医患矛盾不可避免。

  吐尔文江指出,由于医护人员是医疗体系的窗口,医患矛盾自然就演化成了人际关系层面的直接冲突。表面上看,医护人员是医患矛盾的制造者,实际上他们也是体制的受害者。

  有这样一个事例:两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家医院准备购置一台价值500多万元的大型CT机,但苦于资金不足。于是,医院就发动医护人员集资并承诺给付高息。设备购进后,医院要求凡有患者来医院就诊做检查,各个科室要尽可能地多开CT检查单。医生们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他们也在考虑尽快收回本息。

  目前,有一种普遍现象是,医护人员的收入是与医院效益紧密挂钩的。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利益被捆绑在了一起,医生只能拿患者“开刀”。乌鲁木齐市一家医院的院长叹息道:“一边要倡导维护医德和职业操守,一边又不得不以患者为谋利对象,这让医院和医护人员深处两难和无奈的境地。”

  这家医院的一位医生说,去年,一部反映当前医疗行业现状的电视剧《心术》在全国热播,很多医护人员看了以后哭得吃不下饭,觉得道出了他们心里的无奈和委屈。

  据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受访医生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穿上白大褂。

  而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天,愿意从医者越来越少,那我们该向谁求医?(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