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络传销要用好大数据

  只要交3500元入会费,每个月固定交760元就可以环游世界!这是一家自称旅游直销公司的组织打出的赚钱模式。此组织名叫“梦幻之旅”,曾被多地媒体指出涉嫌传销,南京警方还曾抓获涉嫌传销的组织内骨干。记者调查发现,该组织在网上仍然很活跃,且有向未成年人渗透趋势。日前,有读者报料称,其年仅17岁的儿子陷入“梦幻之旅”传销组织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随后,记者打入“梦幻之旅”组织的微信群,历时一个月,该群成员就由200人增至480人(10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其实,无论是传统模式的传销还是网络传销,其危害性都不容小觑。随着网民低龄化趋势,加之网络传销更具隐蔽性、欺骗性,传播速度快、涉及人员多、波及地域广、涉案金额大、发现和查处难度大等特点。若不加以有效打击,很可能呈蔓延之势,极大地危害网民尤其是辨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遏制网络传销,理当有“互联网+”意识和大数据思维,做到源头治理和标本兼治。

  相对于传统传销,网络传销的吸纳会员、收取资金、培训洗脑等均需借助于网络社交工具或官方网站,如通过互联网发布诱人的项目,夸大项目的美好前景,以此诱导他人加入。同时,借助微信群、QQ群交流工具等对下线进行培训洗脑,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收取被害人支付的资金。

  因此,在充分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特征的情况下,发现并打击网络传销应该不是难题。一般来说,每一个互联网账户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个人在操控,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时均会留下蛛丝马迹,这样一来,一旦发现任何可疑苗头,就可以顺藤摸瓜,查清传销组织的构成、上下线关系以及各个成员的作用大小。甚至可以说,这比打击传统传销组织更容易掌握证据、厘清涉事成员的法律责任。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手机账号实名制、银行卡实名制、互联网账号实名制、限制个人银行账户数量等政策的严格执行,实际上是将所有互联网参与者纳入到了实名制管理之下。如果各个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能够尽到监管责任,不为非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和交流平台,无疑会降低查处网络传销的难度。譬如,对常见的或可能成为传销噱头的词汇设置关键词,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及时搜集、汇总可疑数据,并做到准确收集、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关键信息,都会为打击网络传销提供技术支持。

  应该说,网络传销的危害性不比电信诈骗小。对待网络传销,有必要拿出打击电信诈骗的态势和力度,动员所有职能部门和互联网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铲除网络传销的传播源头,堵住网络传销的蔓延渠道,还互联网社会一片净土。(作者:史洪举,资料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