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的贺词中,工匠精神是其中的关键词之一,是总书记寄语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弘扬的精神品质。这对我校在师生中进一步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掌握更高技术技能的专业人才,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近年来,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以敬业、精进、专注、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推崇。这个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校师生的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的第一要义是敬业,即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全身心投入其中的精神状态。在其影响下,广大师生把对学科专业的敬畏、热爱转化为孜孜不倦的追问、探索,教师有乐教之心,学生有乐学之举,崇教尚学在砚园里蔚然成风。
工匠精神的根本属性是精进,即从业者追求完美,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的思想认识。在其影响下,广大师生把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引入到工作和学业中,坚持对不足进行补强,对短板加以改进,以实现更大的提升。
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是专注,即从业者内心笃定,坚持不懈地在细节上下功夫的行为习惯。在其影响下,广大师生把细节决定成败的要求用于比照自己,执着地关注每个细节,把握每个细节,做好每个细节,让精品意识落到了实处。
工匠精神的鲜明特征是创新,即从业者主张推陈出新、反对因陈守旧的办事风格。在其影响下,广大师生把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添砖加瓦。
工匠精神影响师生的共同价值,甚至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使我校在对标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标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扎实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何以至此?无他,是我校确立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以来,在办应用型大学、育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工作中打造的砚园文化,为工匠精神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传播、达成价值认同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概括地说,这里所说的砚园文化,是指注重理论学习更注重实践锻炼、培养理论素养更培养实践能力的大学文化。
背靠这种文化,学校此前提出了“素质高、能力强、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着重从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三个维度去考察人才培养的成效,旗帜鲜明地把应用型属性作为砚园文化的显著标识。
过去这些年,在内涵越来越丰富但精神实质却始终一脉相承的砚园文化的浸润下,一批又一批兼具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接续成长起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特别是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充分说明以应用型属性为显著标识的砚园文化对于培养技术好、技能强的工匠人才的良好效应。
为深入建设知识传授、能力养成、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前不久提出要弘扬“尊师敬道、育人务本,励创强研、经世致用”的理念。以经世致用为最终落脚点的理念得到弘扬,必将进一步凸显砚园文化的应用型导向,更加契合培养工匠人才的需要。
当工匠精神在我校厚植敬业、精进、专注、创新的风气,我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完美匹配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和砚园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们所形成的良性循环,夯实了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石和底蕴。
曾几何时,工匠作为一个从事手工制作且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面对的是社会的普遍轻视。但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掌握先进科技的工匠越来越扮演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这对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高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就是要挺身而出,担当作为,为各类产业培养更多工匠人才,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召开,其实就昭示了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