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时间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迄今刚刚走过10个年头。站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10年来,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建思政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学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们在申硕攻坚的征程上取得突破。10年来,我校围绕“申硕”工程的决战一直在路上。学校对申硕学科投之以优质资源,赋之以坚定支持。这些学科的建好建强,反过来又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2021年10月,我校正式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艺术硕士等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申硕成功,意味着我校完成了2000年升本以来的又一次飞跃。

我们在转型发展的征程上取得收获。10年来,我校始终把办应用型大学、育应用型人才、出应用型成果视为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发展的“大政方针”。2016年,我校获省教育厅认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表明我们的转型发展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截至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格局,拥有一套符合应用型高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我们在依法治校的征程上取得成效。10年来,我校把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落实到全面依法治校的办学实践中,制定完善了一套以《肇庆学院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使依法办学获得了坚实的保障。基于此,学校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实现了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了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升了全面综合改革的质量和效能。

我们在扩容提质的征程上取得进展。10年来,我校把握广东和肇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契机,在争取增加校园面积和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统筹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建设。2021年初,我校从省市共建高校转制成为省属高校;2022年,我们的新校区建设规划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学校的空间体量有望翻倍。有了更大的舞台,我校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我们在强师优教的征程上取得丰产。10年来,我校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引进、培养、使用三为一体的方式,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包含双聘院士、教育部新世纪拔尖人才、省级教学名师、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兼具师德高尚、能力精湛、结构合理的特性,尤其是具有突出的“双师双能”属性,足以很好地支撑起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工作。

我们在党建育才的征程上取得好评。10年来,我校根据高校党建和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把基层党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一至四年级分类开展党员带班活动,让党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护航学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肇庆学院特色的基层党建和学生工作模式。“党建育才”工程作为我校的创新项目入选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抓党建”项目库。

我们在五新建设的征程上取得提升。10年来,我校依托学科齐全的基础,致力培养能够更好地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各类优秀人才,逐步确立了“做优新师范、做强新工科、做特新艺术、提升新文科、发展新农科”的专业建设方向,在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文明城市建设、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现代农业改造升级等五个维度上交出了优秀的答卷。

我们在评估认证的征程上取得硕果。10年来,我校深刻理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思想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方针,借助教学评估、专业认证的手段,加强学校、学院、学科软硬件建设,促进综合实力、办学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我校成功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至2022年,我校有5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认证,有2个专业通过二级师范认证。

我们在励创强研的征程上取得佳绩。10年来,我校通过政策鼓励、条件保障、舆论引导、氛围培育等方式,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创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极大地提升了科创工作力度。老师们围绕学科专业本身的问题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探究,立足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个既互相区分又彼此联系的领域进行科研攻坚,在论文发表、项目获取、专利评定、知识产权申报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在转化孵化的征程上取得捷报。10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的优势,汇聚校内校外的力量,推动科技园建设从零起步、蓬勃发展,有效地搭建了校政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伴随着科技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学校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一一得以实现。此项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就是科技园先后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我们在社会服务的征程上取得荣誉。10年来,我校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深入贯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学校广泛吸纳横向课题,精心组建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特派员两支队伍,组织其进企业,下乡镇,入厂房,走田间,为企业生产排忧解难,为“三农”事业出谋划策,在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踩出了两行坚实的脚印,大幅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我们在以文化人的征程上取得嘉奖。10年来,我校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富有内涵、形式多样、格调高雅、平易近人的校园文化体系。在由国家、省、市举办的标志校园文化属性的学术、科技、艺术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中,青年学子踊跃参与,既锻炼了能力,磨砺了品质,也展示了活力,收获了战果,体现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逻辑力量。

我们在校园基建的征程上取得拓展。10年来,我校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山水自然风光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了包括艺术大楼、教学实训楼、科技实训楼、理工实验大楼和多栋学生公寓在内的校园建筑物,现代化办学条件更加先进,笔墨纸砚等元素彰显的砚园风格更加凸显,为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以及其他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场所,校园成为师生心目中最美的精神家园。

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我校在包括但不止于以上各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今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前进不会穷尽,发展没有止境,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新一轮“冲补强”提升计划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加快学校发展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