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深化学校改革发展

  中共肇庆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7月19日召开,吴业春校长作为市委委员出席。会议提出要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其中就包括对于一体推进教育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的部署。而这,恰恰是我校贯彻大会精神,深化改革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大会决议是这样说的:要一体推进教育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和人才支撑,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

  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顶层设计。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以此为指引,在被称为“1310具体部署”的发展篇章中,就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就成为了全省上下一项光荣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肇庆市委这次全会强调,要全面参与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来,正是我市对省委决策的贯彻落实。

  全面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布置,事实上就为我市作为粤西北城市如何以奋进赶超的行动,蜕变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找到了一条新赛道。这条新赛道就是,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坚定不移地写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在科技创新中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我市现代产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带动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使我市在真正意义上融入大湾区,成为大湾区的活力板块。从这个逻辑上说,我校贯彻落实这次市委全会精神,其实就是对此前省委全会精神的无缝对接。

  “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和人才支撑”,这句话一定是这次市委全会说给肇庆学院领衔的肇庆高校听的。而作为扎根肇庆大地办学的省属院校,我校在服务地方科技创新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上挺身而出、担当作为,肯定是一秒钟也不会迟疑。这份态度,从我校把自身定位为应用型高校,突出服务地方导向,以地方所求、所需、所盼引导学校所向、所有、所能,坚持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打包起来进行推广的常态化运作,可以清晰地看到。所以,这次市委全会提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协作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一廊两院三园多节点”创新平台,以及加快规划建设肇庆高(新区)——鼎(鼎湖)——端(端州)科教走廊等想法做法,无一不是我校主动参与其中,藉以赋能增值的良好契机。

  看看大会在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大背景下,为肇庆今后一个时期谋划了哪些产业,就可以明了我校能够从哪些方面来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输出人才和智力支撑。大会说,要做强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壮大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食品饮料、预制菜等特色产业,做精做细金属加工、绿色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支持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打造企业“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大家看,这些肇庆正在大力发展、准备加快发展的产业,与我校当前重点发展的“新工科”所对应的学科专业何其吻合。这样的一幅产业发展蓝图一旦实施起来,必将为我校的“新工科”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与此同时,“新师范”“新艺术”“新文科”“新农科”等其他学科专业,也必将从大会提出的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高水平建设文旅名城、持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布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力点。

  肇庆这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如今正奋斗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担当新贡献的大道上。而通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及为筑牢这项中心工作的基础所开展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我校一直在路上。在我校以省属管理体制执行到位、研究生教育正式开启、新校区建设即将破土动工为标志站在新起点、步入新征程、迈向新目标之际,校长出席最新一次肇庆市委全会,把大会精神带回学校,带给师生,让我们特别聚焦会议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和人才支撑所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其意义在于使我校从大会精神中,瞄准我省、我市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感受广东大地、肇庆大地正在激情推进的新时代发展洪流,汇聚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通过价值的引领、制度的规范、意识的唤醒、力量的凝聚、作风的建设、环境的升级,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责任,努力成为一所与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这块热土的建设相匹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