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在OA系统里连续印发了《肇庆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和《肇庆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管理办法(试行)》等8个事关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制度性文件。此举旨在从制度建设入手,为接下来这个秋季学期即将开展的研究生教育保驾护航。
由于从秋季学期起正式开展研究生教育,放眼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校史,2023年也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说千禧之年的由专入本是我校办学历史上的一次飞跃,那么现在的由本至硕就是我校前进道路上的另一次跨越。
不忘申硕的曲折艰辛,就会愈加珍视来之不易的研究生教育。翻开档案资料可以看到,我校是在2004年召开的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构想。当其时,我校刚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不久,围绕本科教育所进行的学科建设尚且处于破荒阶段,更遑论研究生教育这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了。但是,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以目标导向引领事业发展的理念,让我校自此通过加强学科建设,踏上了申硕的漫漫征程。
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推进学科建设,是我校申硕征程一以贯之的主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需要怎样的学科支撑,我校就重点建设怎样的学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需要怎样的人才供给,我校就突出培养怎样的人才。循着这个认识,再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我校逐步形成了领衔申硕工程的学科群。教育、电子信息、艺术等三个学位点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肯,成为我校首批专业硕士授予点,就是得益于我们的申硕学科群在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力的过程中,互相作用、交叉影响、分别用功、共同发力的结果。
近20年的申硕换来了胜利上岸。申硕结果当然值得自豪,但更令我们引以为荣的,应该是那段不畏挫折、坚定信念和不怕失败、从头再来的申硕过程。这个过程,已经融入校史,融入师生员工的血脉,为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注入了新的更加鲜活的内涵。
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日臻完备、成熟的今天,研究生教育已经相当普遍,才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我们,诚然也不必过分自我陶醉。按照“补足短板、垒筑高原、打造高峰、彰显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继续建设好与首批三个硕士授予点相对应的学科专业,并且把成功经验分享给那些后续加入申硕行列的学位点,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是我们当前最应该瞄准的事情。
研究生院和作为主力直接承担了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等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现阶段就在集中精力做好这样的事情。一段时间以来,这些部门单位从独立培养专业硕士的要求出发,紧密联系上级,进一步吃透研究生教育的政策精神。同时,它们又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求教于兄弟院校,取经于专家同行,为研究生教育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做足准备功夫。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我们也相信聚焦于研究生教育开局起步篇的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对此,即将在我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首届硕士生大可以放心。
秋季学期开学后,研究生教育将与本科教育一起,构筑起我校办学育人的两大板块,为我校从现时的教学型大学向今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创造了条件。一所大学的发展,学科建设是基础业务。基础厚一点,学校到达的高度自然就会高一点。一代代肇庆学院人努力推动学校迈上新台阶的切入点,说到底要放在一个“研”字上。建立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之上的学科建设一旦取得更大的建树,学校就能够通过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这一定是国家主管部门当初批准我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出发点,也一定是我校获得这个身份之后必须肩负起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