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近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而且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

    

    党中央之所以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说一千道一万,是因为党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关系到执政党的生命。曾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执政的共产党,还有在东欧执政的一些共产党,他们执政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一下子就丢了政权了?当然有很多的原因,恐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执政能力不行,没能解决在执政舞台上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意识形态、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没能得到老百姓的长期拥护。这一教训我们要认真汲取。

    

    所谓执政能力,不同性质的党有不同的界定。从一般意义上讲,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应该具备的执政的条件或者本领。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处理内政外交的本领,解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问题的本领,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本领等等,都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我们共产党人讲的执政能力,本质上就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策略等等,来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美好的幸福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能力。从哲学意义上说,执政能力,实际上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力。

    

    对于执政能力问题,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把进京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提醒全党要努力取得执政的资格,经受住执政的考验。50多年来,我们党表现出很强的执政才能,取得了辉煌的政绩,也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以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不需要加强建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对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执政的环境、执政的条件、执政的方式、方法,包括我们这个执政党本身也有很大的变化。从执政的环境、条件看,在国际上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在国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经济利益关系相当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存在。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使我们执政比过去难度更大了。从执政的方式来讲,过去许多事情由党委包揽包办,现在这种方式不行了,党委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很多事并不是一个文件、一个命令下去就解决问题的。从党本身看也有很大的变化,经过新老交替,大量年轻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这些人学识水平高、知识面比较宽,专业知识也比较丰富。但是,缺乏从政的经验,同时有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不太熟悉等等。这都说明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且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党中央提出,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有两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一个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一个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党长期面临的这两大历史性课题,都要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来解决。拒腐防变是执政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属于执政方面要加强的一种能力。我们要把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结合起来,统一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之中。

    

    二、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建设

    

    决策能力是执政能力的一个综合性的表现,看执政能力强不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看决策能力到底怎么样。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

    

    加强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建设,必须提高领导班子集体的决策能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避免决策失误的一个根本的制度。凡是执行民主集中制比较好的,决策就往往比较正确。如果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好,由一两个人说了算,决策失误就在所难免。

    

    那么,怎样才能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呢?我认为,要做到“两个正确认识”、“两个正确处理”和“两个必要的保障”。

    

    两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和“集中”。

    

    对于民主,我们不能理解得太窄了,好象就是领导班子内部几个人的民主。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是必要的,而且要充分,但光有这个还不够,还应该扩展到班子外面去,包括党内的民主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我们作决策的时候,不仅领导班子要充分讨论,发扬民主,而且要广泛地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包括专家的意见,实行领导班子的充分民主和党内外群众充分民主的结合。

    

    对集中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个集中,不是集中到一两个人那里去,也不是把领导班子中所有人的意见不加分析地全部集中起来,那样就无所谓集中。我理解,集中就是要集中多数人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多数,一个是正确。这个多数是指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基础上的班子内部多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意见不见得全都正确,这就要把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作一个分析比较,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这样作出的决策,才比较有把握。

    

    两个正确处理,即正确处理班长和委员的关系;正确处理少数和多数的关系。

    

    处理班长和委员的关系,班长是关键。班长很重要,要召集会议,执行发扬民主和正确集中的任务。但是,在班长和委员之间,在讨论问题、进行决策,执行集体领导的过程中,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平等讨论的关系,是一人一票的关系。所以,班长不能惟我独尊,不能认为自己的意见大家都必须接受。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其他同志发表意见,特别是要听得进那些不同意见。在讨论问题时,班长不宜急于发表那些带有总结性的、集中性的意见。因为大家的话还没讲完,你就把总结性的意见一条条摆出来,人家就不大好讲话了。班长也可以先发表意见,但这个意见只是个人的意见,只是作为一票的意见来发表的。班长在集中时,不能只集中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而是通过梳理、分析、综合、归纳,把包括自己在内的多数人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总结起来、集中起来。当然,委员也要配合。委员们要积极地参与到决策中去,不能认为决策就是一把手的事。委员们都应该开动脑筋,积极地发表意见,特别不要有那种盲目从众的心理。反正大家都这么说了,我也就同意了,这是委员们的大忌。而且,委员们还要敢于发表跟大家包括和一把手不同的意见,尤其要把自己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果能够这样来处理班长和委员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有利于提高领导集体的决策能力,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处理好多数和少数的关系也很重要。一个领导班子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时,还要重视个别人的意见、少数人的意见。因为有些事情大家还没有认识,可能某些人认识了。要提倡注意保护少数。保护少数是为了保护有可能接近的那个真理,有可能是代表多数人愿望和意志的那种意见。保护少数,就要允许少数人发表不同意见,并且要耐心倾听,让少数人把不同意见说充分说透彻。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意见有道理,可以接受,那么这个少数就变成多数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意见不能接受,那也要允许其保留自己的意见。通过实践来检验他的意见到底对不对,再决定取舍。

    

    两个保障,即保障民主集中制得以贯彻执行的程序和制度。

    

    在讨论问题、进行决策过程中,有一套保障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这个程序至少应包括这么几项:第一,提出议题。特别是讨论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必须提出议题,通知班子的每一个成员做好准备。第二,会前要调研。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包括听取专家的意见,做好会上发言的充分准备。第三,开会。这个会要开得充分,要反复讨论,每个人都要充分发表意见,把各种意见都发表出来。不要匆匆忙忙地去集中,意见还没有充分发表就去集中,那样集中起来的意见不一定正确。在班子里面讨论问题应该完全放开,甚至可以进行辩论,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争论,真正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应提倡每个同志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力求说服对方;如果对方说的有道理,那就说服自己,服从真理。第四,如果在讨论中确有重大的原则性的分歧,那就不要急于作出决定。要重新调研,重新开会讨论。第五,表决。在发扬民主,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意见集中起来以后,还必须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要建立一套监督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规定了程序,能不能一一执行,还有一个监督执行的问题。要建立违反程序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的决定都要取消,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还要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注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三、要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重才轻德或重德轻才都不可取。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无德无才不可用,有才无德也不可用。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信念问题,是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信马克思主义,不信社会主义,不信共产主义,这样的人分不清大是大非,站不稳政治立场,遇事不讲原则,关键时刻必将丢弃乃至背叛党和人民的利益。

    

    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正之心,是党的干部的必备素质。居心不公,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以自己的利益为准绳,以自己的好恶为取舍,这样的人掌权必谋私,执政必害民。不能让这样的人当干部,不能让这样的干部占据领导岗位。

    

    世界眼光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重要。因为我们是面对一个开放的社会,看问题办事情,都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科学地判断国际国内的形势。正确地估量形势是我们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我们面对的问题、要办的事情放在国际、国内的大局下面来考虑,趋利避害,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决策。这就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世界眼光。没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就不可能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不要说作出正确的决策,就是对中央的正确决策也难以理解、难以执行。

    

    辩证思维,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领导干部要学会和掌握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看形势、分析问题、制定政策时,要运用辩证思维,否则就很难看准确,就容易办错事情,造成损失。比如,有人打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幌子,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新闻自由那一套,散布一些自由化的言论,提出搞什么总统制、两院制,要取消专政、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提法,要求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等等。对此,我们不能丧失警惕。有一个辩证的思维,就能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

    

    创新精神,对领导干部特别重要。创新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源。执政党的创新能力是重要的执政能力。思想停滞,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是当不了党的领导干部的。要创新就得与时俱进。我觉得,与时俱进从最根本上讲,就是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进。因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很活跃的因素,它是不断地发展的,总是在不断地提出要求。创新必须遵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追随时代进步的潮流。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努力遵循这种要求去创新的干部,才是我们执政党所要求的好干部。

    

    再一个就是作风问题,要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光喊口号,拍着胸脯表态,只说不练,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现在,那种说得好听,干起来不使劲,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糊弄百姓,蒙骗上级的现象太多了。靠耍嘴巴子,上下钻营谋位子的事情太多了,老百姓极为不满。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把培养干部的实干作风,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问题加以解决。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