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一般由学生在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文化等因素组成。潜课程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大学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大学阶段的正式课程相对减少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了。
潜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大学阶段,学生们离开父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到大学校园,在新环境中相互交融、彼此撞击,不断地改变或矫正着旧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于学生们朝夕相处,他们从人际关系这个潜课程中学到的东西有时甚至超过了正式课程。我们曾多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发现交往问题始终是大学生最成问题的问题。
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大学阶段,师生之间的接触虽然少于中小学阶段,许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与学生打个照面,但大学生们也还是留心着教师出版的著作和论文,注意着教师的生活琐事,主动一些的学生甚至登门拜访。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往,无论在做学问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绝招”甚至是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
大学班级中的传统、仪式与规章制度等潜课程形式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具有一种同化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熏陶;它具有一种促进力,如果一所大学具有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紧张活泼的生活作风、刻苦求知的学习气氛,就能使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积极进取、身心愉悦。
环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已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认识,所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就是这个道理。校园是否清洁整齐,学校的设施是否完备无缺,这些物理环境也是潜课程的一种形式。试想,如果一所大学校园绿树成荫、幽雅安静、秩序井然,个别学生即使想随地吐痰、狂奔乱吼,恐怕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因此,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从审美情趣的熏陶中产生一种聚合力量,激发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潜课程一般没有明确的“教育”标记,大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也往往忽视它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重视正式课程的同时重视潜课程的建设,让大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是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