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与身教是一个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目前在教育中却有重言传而轻身教的倾向。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的教师学术水平很高,但对本科教学却敷衍了事;有的教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己却时而迟到或随意调课,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一些不雅之举……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就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事,无外乎政治课上教师讲授,会议上领导讲话,长此以往,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形成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大道理”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育人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而作为学生,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德育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我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家离学校20多公里,来学校要换几趟车,可他经常是早晨第一个到学校,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迟到。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还好意思迟到或逃课吗?他培养的学生也是硕果累累,在我校近年来获得的5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他培养的学生就占了两篇。他的学生说,先生从不讲“大话”,总是用行动影响和教育我们。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落叶归根,八十高龄还在清华大学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这一举动的本身不就是对大学生们最好的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深刻教育吗?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探索到达他们心灵的途径。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定更容易滋润当代大学生的心田。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