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一点自己的认识。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并非单纯强调德育,更不是唯“德”独尊,而是强调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关注学生的人格完善。大学生的素质与民族的素质息息相关,大学生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赢得明天、赢得未来。今天的高校德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又有来自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网络传播的快捷化,导致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指导思想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尽管整个社会都在呼唤素质教育,但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浮躁的社会心态在学校、学生和家长思想中的反映。如果任这种思想继续蔓延,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会成为会做事但不会做人、会学习但不会生活、会享受但不会创造、会关心自我但不会关心他人的人,这将是教育的失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校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目前忽视人格塑造、道德教育缺失的被动局面必须尽快扭转。学会做人永远是学生的第一任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知识的作用,在知识的背后还有人的品行。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在经历了“智力取向”、“能力取向”阶段后,已向品行取向的阶段发展。这一变化反映出21世纪品行、能力、智力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其中品行是核心,能力是支撑,智力是基础。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趋势把握得越准确,对人才的品行重要性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顺应社会的变化,找准自己的发展之路。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本质是大学生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和谐的,人的发展也应是和谐的。克服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思想关键是要坚持和谐的发展观。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它既考虑眼前的发展,又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考虑局部的发展,又考虑整体的发展。如果重视眼前的发展而轻视长远的发展,重视局部的发展而忽视整体的发展,必然导致畸形发展。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极为关心,但对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并不十分清楚,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德育与智育、智商与情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摆正德智体美的位置。我们强调德育为先、德育首位,是因为德育是方向,是保障,是影响学生一生一世的大问题。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靠德育的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将更加激烈,以何立足社会?知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有知识肯定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知识仅是谋生的手段,而道德品质却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如何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强调德育为先,正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德育与智育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有德无智或有智无德都是不可取的,大凡有为的人都是德智兼备、知识人品同在的。大学生的任务不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不仅要学会做事,而且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难。思想品德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中国历来倡导人的自身修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对于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今天的大学生不仅要注重自我修养,而且要把自我修养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自觉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智商与情商的关系。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情商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感情的理解以及情绪控制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商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高情商意味着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融洽的人际关系、乐观的人生态度。大学生要在开发智力的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在自尊心、自信心、意志力、控制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全面锤炼自己,塑造完美人格。
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同细胞与生命的关系,生命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细胞离不开生命,生命离不开细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社会,绝对的自我与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与社会相抵触,与社会格格不入,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大学生只有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勇于承担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凸显生命的真正意义。
(作者 吴贵春 安徽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