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精神,在于凸显“以人为本”。大学教育的主体是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以人为本”是彰显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根本。大学在传授知识与技术的同时,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树立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培养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营造一种有利于个性与人格完善的氛围,在广泛的意义上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的教育是人格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大学的重任在于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与创造,大学是文化精神的象征。1929年陈寅格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的铭文:“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干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知识的创造需要自由,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的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在学术规范的前提下,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为了追求创造知识、为社会贡献的最大化,自由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大学的理想。正如雅斯贝斯所强调的:自由是大学的首要原则。坚持学术价值,学术逻辑不应屈从于经济等外在逻辑。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是探求真理发展科学的先决条件,坚持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基本准则。重塑大学精神,在于构建品格和道德高地。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改良社会风气。大学的责任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道德的传承。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说:“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的”。当今社会,官本位、金钱崇拜渗透到大学校园,庸俗的道德观、功利主义、虚无主义,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有的大学生两面或多重人格。学术腐败、商业化,造成了学术水平的滑坡。大学的精神就是要凸显文化自觉精神,消除市场经济使人“物化”的危险,淳化师德,涵养师生心灵,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成为人类精神的家园。重塑大学精神,在于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后得出的结论。当代大学唯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才能完成科学的使命。在经济日益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势必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总量。“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用开放的精神、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办好中国的大学,用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