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指导我校的办学实践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从其发表的时机来看,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从其实质内容来看,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创新;从其现实针对性来看,对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八荣八耻”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感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短短20多年间,不仅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四位,而且全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但是,也不容否认,由于受多种思想文化因素的干扰,由于受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日增强,社会发展急切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八荣八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着时代的要求而诞生的。这种荣辱观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指明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一般说来,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是呈正比的,物质文明水平越高,精神文明水平也越高。但精神文明在上层建筑领域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相对独立性。旧意识形态的余毒和与新事物相伴生的游离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思想文化常常侵蚀社会的机体,导致某些社会领域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美丑荣辱不分等等。“八荣八耻”也是针对这种落后、错误的价值标准,倡导并确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而提出的。 

二、“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的凝炼与升华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被经典作家多次提及并作过反复而精辟的论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八荣八耻”不是对过去提法的简单重复和组合,而是一种新的凝炼与升华。从内涵来看,它的构成要素更丰富、更系统、更全面。它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全方位的道德要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从外延来看,它不仅囊括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体现了服务人民、崇尚科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社会公民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需要指出的是,“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新的荣辱观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完善和具体化。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和运用,必将成为指导各项社会实践、引领社会风尚的有力武器。 

三、“八荣八耻”对于指导我校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学校是社会荣辱标准的晴雨表,大学是社会机体中荣辱界限最敏感的地带,知识分子群体是判定社会荣辱标准的最敏锐的指示器。一般来说,社会上的荣与辱、尊与耻、贵与贱等都会反映到大学校园中来,所不同的是,大学校园中由于构成成分特殊,因而它更能以直接、鲜明的态度反映和引导社会的荣辱标准。正因为如此,荣辱观问题历来是大学校园中道德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肇庆学院在历届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界限是分明而确定的。用“八荣八耻”的标准衡量广大教职员工的道德实践和广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可以说已经确立了以“八荣”为荣,以“八耻”为耻的荣辱标准。比如,我校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就包含了以爱护学生为荣,以损害学生为耻的道德戒律;又比如,长期以来,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精神以无声的力量诉说着以团结奋进为荣,以不团结为耻的荣辱标准;还比如,长期以来特别是学校升本科以来,广大教职工中迸发出的爱校建校热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着以爱校兴校为荣,以损校毁校为耻的伦理界限。广大学生中积极向上、爱憎分明、荣辱有别的风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也不能否认,由于受到社会消极因素以及校园中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荣辱标准混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学生中的不思进取,不讲诚信,教师中不认真教书育人、投机取巧甚至为了追逐个人利益,拿知识当商品卖的现象仍有相当的市场。所以,“八荣八耻”教育不仅符合我校校园文化、办学实践的需要,而且对指导我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四、努力践行“八荣八耻”,用新荣辱观指导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 

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是我校今年的中心任务。用新型荣辱观指导本科教学评估是对荣辱观的最好学习和实践。因此,要形成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以关心、参与评估为荣,以漠视、轻蔑评估为耻的强烈氛围。 

首先,在广大教师中,要倡导教书育人,树立良好学风教风的新风尚。动员每一位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为评估作贡献。 

其次,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要树立起知评估、议评估、迎评估,共同为评估添砖加瓦的校园风气。评估不仅是广大师生的事,也是广大干部职工的大事,本科教学评估实质是对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包括它的支持系统的全面评估。因此,没有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评估工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再次,在广大学生中,要形成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本科教学评估出谋献策、人人参与的氛围。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迎评工作中来,当是判断荣辱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们相信,有了以上三部分人积极参与迎评,我校的评估工作就无往而不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贯彻也必将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Copyright© 肇庆学院宣传统战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