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关系到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断表达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和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的高校,能否培养出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衡量其是否实现办学目标、完成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尺度。
培养知行合一人才
知行合一人才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胜于言,靠真才实学和实际业绩践“行”悟“道”,为国家为人民为人类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着力培养知行合一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诸要素全面发展、相互交融、互促共进,应是高校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
高校要营造爱国、爱家、爱学、爱习、爱校的文化氛围,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和知行合一的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之中,融入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各环节之中。通过老师指点、同学切磋、书籍引路,教育引导学生善于从课堂学习、从书本学习,又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感悟真理,做到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前沿与中华传统、专业课程与“两课”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知识内化与品德提升和谐统一,价值观塑造与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筑牢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要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光荣使命,自觉把个人人格修养与关心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使个人价值取向更加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高校要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中国梦为主题,以“两课”教育教学为主渠道,以班级、社团、宿舍、论坛、网络为载体,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为纽带,引领学生以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养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人生价值取向。从学生认识世界、追求真理、成长需求多样性角度出发,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提升热爱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充分认识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和家族荣耀的需要,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需要,进而牢固树立“学习为了国家”的理想信念。
培育责任担当精神
责任担当,是一种对国家、民族和人民负责的使命意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和敢于担当精神,在今后工作中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已经成为检验大学生是否知行合一的重要标尺。高校要把蕴含和承载“责任担当”的传统美德作为立德树人的丰富资源和坚实保障。加强对家风家教、民族传统、大学精神和特色文化等传统美德的总结、整理和发掘,用美好故事和名人名言作为教育载体,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敢于疑难自决、是非自辨、斗争自奋、攻关自勉。
高校要把学生当作教与学、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的合作者,教导学生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自由地交流思想,养成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友好合作、与人为善,达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用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引导大学生心灵,用办学理念和特色教育资源开启大学生智慧之门,帮助学生建立解决本专业学科问题的自信心,形成敢于接受新思想的开放心态和寻求新的解决方法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宽厚豁达的处世方式。坚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意识,把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见解,在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服务和贡献中敢于担当。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和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必经之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高校要寓教于习练思想,加强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推进协同实践育人。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知识掌握程度和个性特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把学生成长的空间拓展到课堂和网络之外、延伸到社会之中乃至国际舞台,促进由空头说教、简单灌输向贴近生活、紧扣时代转化,由停留于对书本和口头的知识道理的认识向接受实践检验与磨砺的行动的转化。
教育学生把“学而时习之”作为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深入开展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内容的“三基”训练和以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为主要内容的“三练”实践教育,着力培养“专业情结”,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人格品性,激发学生锐意创新的激情和刻苦钻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求实作风和过硬本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在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认真、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激励大学生扎根祖国基层和艰苦的地方,为祖国和人民造福。(资料来源:光明网,作者:李素矿)